在三千多年前,商周时代,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,开始大量酿制黄酒。约一千年前的宋代,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,从此,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。
公元前200年的汉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,历时1200年,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。《齐民要术》、《酒诰》等科技著作相继问世,张载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杜牧、苏东坡等酒文化名人辈出,中国传统黄酒的发展进入了灿烂的黄金时期。
近代,白酒文化风行,推杯换盏间,情绪氤氲了,心灵温暖了。但有没有一款酒,能唤起对父亲的深情?多朴黄酒,总有牵挂在心头,用一杯黄酒传递父子之情。
□ 东方今报记者 王东霞/文 吉朋/图
溯源:黄酒 谷物酿造酒的统称
黄酒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,是酒中之祖、酒中之王,与啤酒、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。黄酒以糯米、粳米、黍米为原料,一般酒精含量为14%~20%,属于低度酿造酒,在3000多年前,商周时代,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,开始大量酿制黄酒。
在古代,“酒”是所有酒的统称,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,“酒”就是酿造酒。蒸馏的烧酒出现后,就较为复杂了,“酒”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,在一些场合下,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,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:酒、烧酒、葡萄酒。其中的“酒”这一节,都是谷物酿造酒。
劳动人民在长期酿酒实践中逐渐知道,利用酒精和水沸点之不同,可制造出含高浓度酒精的蒸馏酒,亦称烧酒。
历史记载,在元朝之前,在古人诗篇及典故传说中所出现的浊酒、酒,均是黄酒。
历史:诗酒一家 铸千年文化
酒,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,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,追溯到原始社会,就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快乐息息相关。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从寻常百姓到文人墨客,酒甚至已经成为他们得以升华和自我实现的关键。从李清照的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到辛弃疾的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那柔情与豪气皆因酒而更加浓墨重彩。
“天垂酒旗之曜,地列酒泉之郡,人有旨酒之德。故尧不千钟,无以建太平;孔非百觚,无以堪上圣”。东汉三国之交,著名士大夫孔融这篇《难魏武帝禁酒书》,以瑰丽狂放的文笔与汪洋恣肆的想象力,不但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,也成为中国数千年酒文化精神的浓缩与注解。
传承:镌刻记忆 承载情感
中国人喝酒,不仅仅是品味酒本身,还有积淀数千年的文化渊源,以及作为交流载体酒中所承载的感情。这样的文化渊源和感情,尤其在我国传统酒类中得到更多的体现。
中国黄酒堪称中华国粹,多朴黄酒,产自古城南阳邓州,是以深层优质矿泉和优质江米为原料,以特制曲和酒母为糖化发酵剂而酿成的发酵原酒,其酒质绵甜醇香,中正平和,芬芳浓郁,承载黄酒记忆,传承黄酒文化,值得品味。
它是凝聚民间智慧及一方水土、粮食、气候、人文精华而成的佳酿,以大道至简的原则,将历史无声镌刻其中,成为千年酒文化的印证,受到更多人的青睐。
使命:黄酒复兴 多朴人的使命
随着国人养生意识的增强,黄酒“健康、养生”的特质和整个社会环境消费意识的觉醒让黄酒行业再度充满活力。以多朴等为主要代表的后起之秀,对用户需求深度发掘,突破目前黄酒营销诉求的困局,让消费者重新发现黄酒的新价值新用途,则成为黄酒行业走向复兴的显著标志。
“黄酒本身的养生功能已经被广泛认知和接受。单从意识层面来说,当一个人开始饮用黄酒的时候,说明其已经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。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,黄酒的饮用者越来越多,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。”多朴黄酒品牌掌门人李坤向记者坦言。
品牌专家陈历清认为:“黄酒复兴必须建立在消费者对其价值认同的基础上,这需要黄酒企业不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工作。目前整个黄酒行业的营销诉求都处于大一统的历史文化层面,比较笼统,这一点需要黄酒企业去提升。而多朴黄酒以‘牵挂’为核心,以‘对父亲多么朴素的爱’为内涵,这种积极有益的实践,让我们看到了黄酒行业复兴的曙光。”
“记忆中,每逢冬天的晚上,父亲就用搪瓷缸倒上些许黄酒,放在煤炉上温,然后慢慢地品。遇到高兴的时候,父亲也会叫我抿上一口。当时我年纪小,虽然不识酒滋味,但是总会记得那个温暖的场面和温馨的场景。”多朴黄酒品牌掌门人李总每逢谈到这一场景,满脸的幸福。让父辈人都能喝上养生黄酒是多朴人的梦想!